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颜珲 吕斌[1] YANG Yan-hui;LYU Bin
机构地区:[1]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出 处:《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80-86,93,共8页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中期学术与文学研究”(17JD83);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文化思潮与明代文体学研究”(21A0095)。
摘 要:黄佐与王阳明曾围绕“知行”关系有过两次论辩。第一次论辩为嘉靖二年(1523)十月前后,表面上看是因梁日孚的引见而顺路拜访的偶然事件,实则黄佐内心存有与王阳明论学的想法,出使的机会和梁日孚的引见正巧为二人论辩提供了合适的契机。第二次论辩为嘉靖七年(1528)九月中下旬,王阳明试图说服黄佐认同其说而主导了第二次论辩。这两次论辩是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的直面交锋,在思想史、学术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王阳明在论辩后对其学说进行了调整,客观上推动了心学的完善和发展;黄佐则在论辩之后对心学之弊予以批判,他论知行、辟佛老、究理气,重新审视和修正程朱理学,通过学术实践来捍卫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