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路炜峰 蒋永青 侯霍玉 LU Weifeng;JIANG Yongqing;HOU Huoyu
机构地区:[1]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2]云南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出 处:《新乡学院学报》2024年第10期50-55,共6页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
基 金:2023年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2023J0766)。
摘 要:区块链艺术正在步入“大众文化”的历史性想象,这是大众的“主体性”身份及其“原创性”权力的内在渴望。本文从“媒体大众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从传统媒体大众文化的“受动性”到互联网新媒体“互动博弈”的发展过程,媒体中的大众文化从来没有放弃对这一身份与权力的争取努力。正在兴起的互联网区块链艺术为这一努力提供了用户大众的“主体性”及“原创性”身份品质的持续性建构机制。同时,这一“重建新世界”的机制性探索正在进入席卷全球的“艺术生活化”浪潮之中,为这一浪潮突破“生产—管理”领域“自上而下”的“层级化”壁垒提供了“革命性”契机。这一契机的深处,是处于“受动性”地位的劳动者文化向可持续性的“主体性”及其“原创性”文化权力的历史性转移。在这一意义上,互联网区块链艺术的机制性探索,正在开启一种“新大众文化”时代。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2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