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出 处:《文化产业》2024年第32期160-162,共3页
基 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民族地区古村落旅游体验共同体利益诉求研究”(项目号:PY202113);滇池学院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专项课题“云南大理喜洲文旅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成果(项目号:2023Y03)。
摘 要:乡贤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以云南大理喜洲镇为典型范例,深入探讨乡贤文化内嵌于乡村治理的具体路径。乡贤人才具有地域性、示范性、公共性、崇善性等鲜明特征,可通过融入县域组织架构、规范行为范式准则、与治村制度深度融合、与公益共同体紧密结合等多元方式,进一步优化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喜洲镇的乡贤文化在优化人才结构布局、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强力促进经济发展、精心优化经济结构,以及显著增强文化自信等诸多方面成效斐然。然而,当前也面临传承与发展的困境、现代社会的冲击以及传承机制不够完善等严峻挑战。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迫切需要高度重视乡贤人才的价值,积极引导其参与乡村建设,规范治村行为模式,融入社会治理体系,从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乡村的有效治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2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