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姜慧杰[1] 胡道予[2] 赵心明 Jiang Huijie;Hu Daoyu;Zhao Xinming(Department of Imaging,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6,China;Department of Radiology,Tongji Hospital,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30,China;Department of Diagnostic Radiology,National Cancer Center,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Cancer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021,China)
机构地区:[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哈尔滨150086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武汉430030 [3]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北京100021
出 处:《中华放射学杂志》2024年第10期983-985,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摘 要:小肠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新技术如磁共振小肠造影、CT小肠造影、超声造影以及基于影像组学的人工智能显著改善了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提供了无创、高分辨率的影像,助力于炎症性肠病、肿瘤等疾病的精准诊断和评估。该文总结了这些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和优势,强调了其在提高诊断准确性、优化治疗方案及改善患者预后中的重要作用,对推动小肠影像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