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年第11期24-27,共4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在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诗歌中,动物意象作为一种媒介,使诗人穿梭于历史、神话、现实之中。诗人一方面以动物的形态回应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试图寻找万物的集体记忆以表达内心的声音,探寻自我独特的龟岛世界观并重新栖居于北美大陆。本文以蟋蟀、蝉、渡鸦三种动物为研究视角,探析东西方文化在斯奈德诗歌中的影响因素以及最终如何凝结成为斯奈德的诗学体系。诗歌中演奏自由调的蟋蟀体现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与文化熏陶上受到西方传统的滋养,是诗人摆脱工业文明的束缚,为病态社会寻求良方的创新性形象。蝉则成为一个“引子”,使诗人从“混沌”中得悟,用双手创造自然和谐的生活。原始部落刻画的渡鸦印章进一步深化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理解,融于身体里的智慧使诗人续写属于北美大陆的神话。斯奈德从东方禅学的“万物性空”与道家的“混沌”学说和印第安本土文化中寻找吸收异质文化的价值,反思西方文化,构成了诗人独特的跨文化诗学体系,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实现文化的互识与互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9.5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