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邹元江[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戏曲艺术》2024年第5期1-13,共13页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Chinese Theatre Arts
摘 要:由于苏联戏剧界迟滞甚或缺席了欧洲20世纪早期受东方戏剧的启发“重新戏剧化”的进程,所以,当1935年梅兰芳访苏演出时,苏联除了极个别的戏剧家借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来为他们的先锋戏剧辩护外,其他戏剧家并不熟悉这种古老的戏曲规则。加上1911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形成,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开始推行,并逐渐在苏联被定于一尊,1934年苏共又推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方针,因此,彼时的苏联戏剧观念显然是滞后于欧洲的,不仅套用斯坦尼的体验论来关照梅兰芳的表演,甚至基于所谓“欧洲的标准”对中国戏曲艺术作了“封建文化的遗产”的强制解释,由此汇聚成导致苏联戏剧家对梅兰芳的表演美学产生诸多困惑的多重根源,这也是为什么在梅兰芳访苏期间的苏联戏剧界没有出现一篇重要的理论文章的主要原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20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