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家庭赋权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丽华[1] 钱少敏[1] 吉莉[1] 

机构地区:[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00

出  处:《吉林医学》2024年第11期2809-2816,共8页Jilin Medical Journal

基  金: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护鑫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X2207];苏北人民医院院级课题项目[项目编号:SBHL22020]。

摘  要: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家庭赋权模式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希望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家庭赋权干预,干预组则在其基础上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家庭赋权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3个月的希望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的情况。结果:①本研究最终有效样本量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0例,无对象失访。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日常生活能力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后1个月、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HHI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阶段的不同组别,两组患者的HHI总分差异均呈现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时间和分组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组患者的MRS得分在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干预后1个月、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I得分的所有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简单效应和分组简单效应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时间和组别的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干预后的1个月和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HHI总分和BI评分均较对照组高,患者的MRS评分较对照组低。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家庭赋权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希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增强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和积极感受。

关 键 词:Snyder希望理论 家庭赋权 急性脑梗死 偏瘫 

分 类 号:R74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