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文艺的话语生成——以20世纪40年代为中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卢美丹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  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4年第9期108-115,共8页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延安文艺传播与‘人民文学’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CZW043);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

摘  要:“人民文艺”是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与文化结构的转向同频共振的文艺实践。而20世纪40年代以延安文艺为代表的解放区文艺,通过报刊、广播及初露锋芒的影视媒介,拓宽着“人民文艺”的受众范围,成为其中最重要的话语实践成果。其间,“人民”的概念逐渐明晰,“人民文艺”的理论阐释和批评建构也在跨媒介的对话与融合中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夕,延安时期“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理念,从思想观念和学术品格上得到进一步确认,“人民文艺”进入群体认同与语境共识。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人民文艺”话语实践,既是五四新文学运动更具进步性、更具转折性的承续与拓展,也为当代“人民文艺”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精神品质及多元化传播路径。

关 键 词:人民文艺 话语生成 人民 文艺批评 中国经验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J120.9[艺术—艺术理论] K26[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