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常燊
出 处:《江西社会科学》2024年第9期91-97,共7页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析的西方哲学史研究”(19AZX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维特根斯坦与寂静主义研究”(21FZXB042)。
摘 要: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模态思想极其深刻,但仍有待被揭示。可能性被视为某种“有界而无限”的可设想性,必然性则被视为语法上的某种规定性,语言只能借助例示的方式说出可以被做不同设想的东西,因而不能表达世界的本质。《哲学》《哲学研究》等后期著作中的现实主义不同于前期《逻辑哲学论》中的组合主义,也不同于大卫·刘易斯所批评的各种替代主义(亦称“旧现实主义”)。模态本质主义不同于克里普克的本质主义和法因的个体主义,也不同于朱比恩和艾利斯的属性本质主义。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寂静主义在自然主义层面是反本质主义的,运用了某种整体论的、“语法本质”的方法论,这些思想品格与他的整个后期哲学旨趣一脉相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