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佳楠
机构地区:[1]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学系
出 处:《剧影月报》2024年第5期30-32,共3页Drama and Film Journal
摘 要:莎士比亚曾在《哈姆雷特》中借剧中人之口说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戏剧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莎士比亚在剧作中常常用“镜子”来揭示人物的自我意识,而这面“镜子”似乎就是戏剧本事与“戏中戏”或者说人物与“戏中戏”人物之间那堵看不见的墙。“戏中戏”顾名思义是指一部戏剧之中又套演戏剧本事之外的其他戏剧故事、事件,亦像“镜中之镜”。这是中外剧作家在创作剧本时惯常使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关于“戏中戏”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演员既扮演外层正戏中的角色,同时又以外层正戏角色的身份在内层“戏中戏”里扮演新的角色。它们具有双重角色身份,并且外层正戏角色能够明确意识到“戏中戏”的存在,剧作家可以在作品中任意插入次级层面甚至多层面的故事情节。本文将以《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亨利四世》为例,分析戏剧本事与“戏中戏”部分的情境特点及其发挥的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