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关草席:非遗赋能乡村振兴路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意利[1] 

机构地区:[1]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  处:《村委主任》2024年第20期58-60,共3页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我国大多数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乡村,结合目前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科学有效地利用和开发非遗资源有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非遗资源的传承和保护。文章以苏州浒关草席为例,通过对浒关草席传承模式、非遗价值的分析,探究助力于乡村振兴的非遗开发策略,希望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启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11月,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3项,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截至2023年12月,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73%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存在乡村。2023年,江苏省政府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录,苏州高新区共有2项入选,其中一项就是浒墅关草席制作工艺。

关 键 词:乡村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高新区 传承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开发策略 浒墅关 

分 类 号:F42[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