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江汉大学医学部,湖北武汉430113 [2]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湖北武汉430014
出 处:《大医生》2024年第22期71-74,共4页Doctor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内镜下高频电凝术、氩离子凝固术(APC)及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胃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2例胃结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镜下高频电凝术组(35例,接受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内镜下APC组(20例,接受APC术治疗)和内镜下EMR组(27例,接受EMR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疗效及手术相关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内镜下APC组、内镜下EMR组患者整体疗效均优于内镜下高频电凝术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内镜下高频电凝术组(均P<0.05)。3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镜下APC组和内镜下EMR组患者手术时间均长于内镜下高频电凝术组(均P<0.05),但内镜下APC组与内镜下EMR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3组患者CRP、CEA水平均升高,但内镜下APC组、内镜下EMR组均低于内镜下高频电凝术组(均P<0.05);内镜下APC组与内镜下EM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内镜下高频电凝术比较,内镜下APC及内镜下EMR治疗胃结肠息肉患者效果更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反应,且3种术式均有一定的安全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20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