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611130
出 处:《中国林业教育》2024年第6期46-51,共6页Forestry Education in China
基 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2021年度课题“胜任素质模型视域下涉农研究生职业发展路径创新探索——以中西部五所涉农高校为例”,项目编号2021-NLZX-YB87。
摘 要:高等农林院校研究生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后备力量,其就业水平和质量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关乎各项重大国家战略落实落地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研究生就业不仅面临着就业形势严峻的巨大压力,而且也存在毕业研究生到农、林、牧、渔业就业的比例低以及部分研究生盲目追求个人价值、服务“三农”的就业意愿消减等问题。与此同时,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研究生就业教育存在薄弱环节,就业教育的价值引导缺位,忽视从思想上引导研究生形成正确的行业认知;就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缺乏融合,甚至与国家战略需求错位;就业教育模式单一,理论与实践分离,未能充分发挥实践在就业思想和观念引导中的积极作用。为此,本研究提出加强高等农林院校研究生就业教育的思路,即必须坚持三维导向。其中,坚持价值导向,引导就业取向兼顾个人成长成才与报效祖国建功立业,激励研究生担当服务“三农”的重任;坚持战略导向,使高等农林院校研究生培养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同向同行,促进研究生自觉地将乡村振兴战略与自我职业发展相结合;坚持实践导向,将历史的实践经验与未来的实践指向相联结,通过从过往的实践事迹和成果中赓续甘于奉献、为国为民的实践精神和汲取实践经验,帮助研究生掌握服务“三农”的实践本领、树立服务“三农”的信心、厚植服务“三农”的情怀。据此,进一步提出从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等2个路径开展高等农林院校研究生就业教育实践。一是以职业生涯教育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研究生显性就业教育的主要形式,通过大力宣传和细致解读“三农”政策、开展全方位和立体化的就业形势教育、开展专业化的个人评估和就业的团体辅导等,引导研究生在“三农”事业中找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