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祖松 WU Zu-song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广东省珠海市519087
出 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52-60,共9页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GD23XZX01)。
摘 要:杨慈湖是南宋大儒陆象山的重要弟子,在元、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曾默默无闻,但随着明代心学思潮的兴起以及慈湖著作在明中叶的重新刊刻流行,慈湖思想影响渐大,以致大行于南北,学者竞相趋之。面对这种学术局面,湛甘泉撰写了《杨子折衷》一书对慈湖进行批判,其目的是让学者正视慈湖思想之弊,以警示世风学风,维护儒家正学,提振世道人心。甘泉主要从本体和工夫等方面批判了慈湖思想,认定慈湖思想为禅,并批评了慈湖对待圣贤及经典之态度。不管是慈湖之学的重新流行还是甘泉对慈湖之学的阻击,都能反映明中叶心学思潮的兴盛,但这个思潮中包含着不同路数心学之间的思想矛盾与现实冲突。甘泉的批判显示出明道至甘泉一路心学与象山至慈湖一路心学的冲突,但因阳明本人及阳明后学对象山比较推崇,追捧慈湖之学的也大多是阳明后学,所以甘泉对慈湖的批判暗含着甘泉心学与阳明心学的冲突。总体上看,甘泉批判慈湖显然有对当时学界现实的考虑,其维护儒家正学思想的情感占了上风,难以做到客观公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2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