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焦佩锋[1] Jiao Peifeng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10期47-55,共9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4年校级课题重点项目“历史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24ZD00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历史周期率”是一种将自然循环论移植到社会历史领域形成的历史观。在唯物史观视域中,其理论局限在于:第一,在历史认识论上,它放大了历史的曲折性,忽视了历史的前进性和发展性;第二,在历史动力论上,它偏重于历史的外部形式,忽视了历史发展的内在机制;第三,在历史主体性上,它放大了人作为历史剧中人的一面,忽视了人作为历史剧作者的一面,特别是忽视了作为历史运动主体的人民群众及无产阶级政党对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意义。总之,“历史周期率”的间接哲学认识论基础是机械主义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历史循环论,这与唯物史观的辩证原则和进步史观存在根本性差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4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