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时间

作品数:83被引量:31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政文杨林符志国张稀颖卞冬磊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历史周期率”问题的唯物史观考察
《山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10期47-55,共9页焦佩锋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4年校级课题重点项目“历史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24ZD007)的阶段性成果。
“历史周期率”是一种将自然循环论移植到社会历史领域形成的历史观。在唯物史观视域中,其理论局限在于:第一,在历史认识论上,它放大了历史的曲折性,忽视了历史的前进性和发展性;第二,在历史动力论上,它偏重于历史的外部形式,忽视了历...
关键词:自然时间 历史时间 历史周期率 唯物史观 
浅论《物色》篇中的自然时间生命意识
《今古文创》2024年第38期10-12,共3页徐甘霖 
道家的老庄生命哲学塑造了中国人自然时间中的生命意识。老子认为万物自然地从“道”中产生,发展与衰亡,不依恃于外在之物。庄子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人的生命存在,认为人的终极目标是要达到“游”的状态,以进入超越的自由...
关键词:自然时间生命意识 老庄哲学 审美创作观 《物色》 
“时间空间化”:自然时间、社会时间与精神时间的空间隐喻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65-72,共8页田宏宇 
2018年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8YJC751045)阶段性成果;2023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2023AH051529)阶段性成果。
“时间空间化”是一种隐喻,它借助“空间化”的方式来实现对时间的理解与阐释。“时间空间化”的隐喻方式主要有三种,方位隐喻下的时间空间化、结构隐喻下的时间空间化与本体隐喻下的时间空间化。方位隐喻作用于自然时间,它利用四方之...
关键词:时间空间化 隐喻 方位隐喻 结构隐喻 本体隐喻 
物化时间的历史缘起、社会本质及其批判超越被引量:2
《学习与实践》2023年第3期130-140,共11页刘灵 彭定光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引领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2VSZ142)。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物质生活丰盈,但仍疲于奔命、压抑和焦虑,对此需要从劳动过程即社会时间的维度予以澄明。根据社会时间诸特性和马克思主义学说,我们可以划分为自然时间、物化时间与自由时间三个时期,分别对应前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
关键词:物化时间 自然时间 社会时间 生活症候 
工业化时间与职场母亲的生育体验:基于自我民族志的考察
《青年发展论坛》2022年第5期13-22,共10页聂焱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贵州生育变化趋势与家庭政策设计”(20GZZD57)。
通过对工业化时间及职场母亲生育体验的讨论,研究发现,可测量、可细分的匀质的绝对时间的出现,使时间外部化于人们的经历和感受,并与工业化生产方式结合在一起,成为完美的控制工具。女性因生育被困在工业化时间与自然时间的争夺、缠绕中...
关键词:工业化时间 自然时间 时间的外部化 生育体验 职场母亲 
小麦的推广种植与先秦时期“四时”观念的强化
《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22年第4期13-24,共12页任文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原始农业转型研究”(20CZS085)。
作为一种社会时间,先秦时期的“四时”观念与农事活动的周期有着密切关系。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借助植物考古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佐之以必要的文献材料,梳理小麦在殷周春秋之际推广种植的时空特征,可以发现其与先秦时期“四时”观念的萌生...
关键词:小麦种植 先秦 自然时间 社会时间 四时观念 
自然时间中的创造社人事变迁——评咸立强《艺术之宫与十字街头:创造社研究》
《学术评论》2022年第2期93-100,共8页邱悦 
2006年,由陈思和、丁帆主持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史研究”书系(以下简称“书系”)第一辑出版,获得了学界高度关注和赞誉。时隔十余年,随着“新的研究成果和资料不断出现,人们对现代文学社团的认识不断深化”,(1)“书系”原作者以严谨求...
关键词:文学社团 陈思和 创造社 中国现代文学 治学态度 艺术之宫 书系 十字街头 
小麦的推广种植与先秦时期“四时”观念的强化被引量:4
《史学月刊》2022年第3期5-16,共12页任文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原始农业转型研究”(20CZS085)。
作为一种社会时间,先秦时期的“四时”观念与农事活动的周期有着密切关系。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借助植物考古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佐之以必要的文献材料,梳理小麦在殷周春秋之际推广种植的时空特征,可以发现其与先秦时期“四时”观念的萌生...
关键词:小麦种植 先秦 自然时间 社会时间 四时观念 
自然、图像、社会:南宋《蚕织图》中的三重时间逻辑新解被引量:2
《美术观察》2021年第12期53-58,共6页冯鸣阳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画学研究”成果;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政治文化视域下的两宋祥瑞图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CF188。
以往对《耕织图》的图像本体研究,多关注"空间"要素而对"时间"要素往往忽视。本文引入"时间社会学"作为研究视角,从自然时间、图像时间、社会时间三个层次剖析南宋《蚕织图》的时间逻辑:自然时间被弱化,图像时间被突出,强调社会时间中...
关键词:南宋 《蚕织图》 《耕织图》图绘时间 自然时间 社会时间 
论风险社会中的时间及其价值被引量:6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94-105,共12页张康之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通过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12XNL003)。
在认识和解释风险社会产生的众多原因时,也需要从时间的角度去看问题。在人所利用的物质资源消耗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时间的资源价值日益彰显,对时间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时间资源的稀缺化,都导致了风险社会特征的日益强化。于此过程中,经济...
关键词:风险社会 自然时间 社会时间 时间资源 合作行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