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冷战与鸳鸯蝴蝶派的银幕重生——以《啼笑因缘》在中国香港的电影改编为中心(1957-196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苏涛[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100872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10期187-201,共15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摘  要:鸳鸯蝴蝶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在20世纪50-60年代,鸳鸯蝴蝶派作品与中国香港的大众文化合流,并借助香港地区崛起中的电影工业在银幕上获得重生。在文化冷战及香港地区电影工业转型的背景下,以《啼笑因缘》等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作品,被赋予了不同的意识形态,投射出迥异的文化想象。左派影人在相关影片的改编中,强调反对封建压迫,揭露社会黑暗,鼓励下层民众的抗争和团结;“右派”影人则在“回望故都”的基础上,重申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并对香港地区社会日益现代化的情况做出回应。战后香港地区影坛对鸳鸯蝴蝶派文学的改编,一方面体现了文化冷战中政治、商业及文化之间相互纠缠、交互作用的复杂关联,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冷战对中国香港电影的深远影响。

关 键 词:文化冷战 鸳鸯蝴蝶派 中国香港电影 电影改编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J905[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K27[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