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冷战

作品数:94被引量:16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翟韬苏涛赵继珂胡腾蛟邓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北京东方历史学会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化冷战研究的四种视角及其“范式转换”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翟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文化冷战视域下的美国国际展览会与国家形象塑造研究(1947—1977)”(21BSS002)的阶段性成果。
美国文化冷战研究的视角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进。文化冷战与美国外宣最初在心理战视角下被定义为一种冷战斗争的工具,进而在总体战视角下被逐渐认识到是冷战的同义词和核心的国家安全政策,后来在公共外交视角下被界定为是一种管理殖民地...
关键词:文化冷战 宣传 总体冷战 公共外交 文化转向 
冷战与全球化夹缝中的人民话语:丁玲及其国际复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5年第2期109-139,共31页熊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冷战时期的亚非拉文学翻译运动资料整理与研究(1949—1966)”(编号:23&ZD306)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最受国际关注的中国作家之一,丁玲自1979年开始的全面复出自然也包括其在国际上的复出:1981年,丁玲受到聂华苓夫妇的邀请赴美。1985年,丁玲亲自参与选编的短篇小说集《莎菲女士的日记》由外文局翻译成了法语和英语。丁玲的国际复出...
关键词:丁玲晚年 文化冷战 《访美散记》 爱荷华 熊猫丛书 
文化暗战:中情局与“文化自由大会”的冷战布局
《国家安全论坛》2024年第6期20-36,95,共18页舒建中 
作为中情局幕后运作的文化冷战工程的组织者和核心渠道,“文化自由大会”以欧洲为重镇,并将触角延伸至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区,分别设立了国别委员会,举办系列国际会议并创办相关期刊。凭借中情局的隐蔽资金支持,“文化自由大会”...
关键词:中央情报局 隐蔽行动 文化自由大会 文化冷战 
冷战外交与殖民政治:“战后”香港电影检查制度研究(1947-1967)——基于香港《大公报》视角的考察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4年第12期101-120,128,共21页钟瀚声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东亚殖民视野下的中国沦陷区电影研究”(项目编号:GZC202309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冷战时期,香港地区英国殖民当局在未获法律授权的前提下,秘密制定电影检查条例,对本地及海外电影进行政治审查,其中针对新中国电影的审查尤其严厉。然而,出于外交与公共舆论层面的考虑,港英当局既没有完全禁绝内地电影在港上映,亦小心...
关键词:电影检查 文化冷战 香港地区左派 《大公报》 公共领域 
文化冷战与美援体制下的台日电影交流(1950-1965)——以电影《海湾风云》为例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6期137-145,共9页舒雅 杨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一带一路’合拍片的跨文化共情传播研究”(22BXW078)。
文章探讨了1950-1965年间台日两地在亚洲文化冷战背景下的电影合作与文化交流,分析了“自由阵营”内部的多方文化政治较力与意识形态博弈。通过对合拍片《海湾风云》的分析,揭示了台日电影合作中的“貌合神离”现象及其背后的政治动因...
关键词:亚洲文化冷战 台日电影交流 美援体制 
印度文化自由委员会与美国在亚洲的文化冷战
《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第11期143-154,共12页张杨 夏英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24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SS061)。
美国中央情报局暗中资助文化自由大会的历史已经为人所熟知,但对于文化自由大会在亚洲的分支机构——印度文化自由委员会,学界尚缺少系统研究。印度文化自由委员会遵从美国整体文化冷战战略,通过召开国际会议和发行期刊等方式推进美国...
关键词:文化自由大会 文化冷战 亚洲 印度文化自由委员会 
五四精神的跨地域改写与跨媒介再现——以曹禺剧作在香港地区的电影改编为中心(1953-1963)
《学术研究》2024年第11期161-168,共8页苏涛 
20世纪50—60年代,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等经典剧作多次被香港地区左派影人改编为影片。为了摆脱舞台化的束缚,创作者利用电影化的手段突破话剧时空的局限,将舞台空间拓展到现实中的社会环境,并对剧作的时间线进行重组。在...
关键词:五四文学 文化冷战 曹禺 香港地区电影 电影改编 
文化冷战与鸳鸯蝴蝶派的银幕重生——以《啼笑因缘》在中国香港的电影改编为中心(1957-196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10期187-201,共15页苏涛 
鸳鸯蝴蝶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在20世纪50-60年代,鸳鸯蝴蝶派作品与中国香港的大众文化合流,并借助香港地区崛起中的电影工业在银幕上获得重生。在文化冷战及香港地区电影工业转型的背景下,以《啼笑因缘》等为代...
关键词:文化冷战 鸳鸯蝴蝶派 中国香港电影 电影改编 
文化冷战之于香港地区影视中的家国认同意识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4年第16期75-77,共3页朱光耀 林愉 
江苏大学2022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艺术史教学的“中国内质”)阶段成果(2022SZYB051)。
香港地区历史悠久、多元文化并存,作为曾经英美世界对华冷战的最前线,其中影视作品便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文章对二十世纪中期以来香港地区影视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家国情怀以及民族认同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文化冷战时...
关键词:香港地区影视 意识形态 家国情怀 民族认同 
跨越冷战的藩篱——论内地戏曲片在中国香港的接受(1953—1957)
《当代电影》2024年第7期58-64,共7页苏涛 张选中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香港电影文化史研究(1946—1979)”(项目批准号:22BC054)阶段性成果。
20世纪50年代初,在文化冷战的背景下,中国香港电影界形成了“左”“右”对峙的格局,并呈现出此消彼长之势。以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左派电影机构,凭借制作、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一度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中国香港右派影人则在美国支...
关键词:文化冷战 戏曲片 中国香港电影 《梁山伯与祝英台》 《搜书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