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与全球化夹缝中的人民话语:丁玲及其国际复出  

作  者:熊鹰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中文系,100084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5年第2期109-139,共31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冷战时期的亚非拉文学翻译运动资料整理与研究(1949—1966)”(编号:23&ZD30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最受国际关注的中国作家之一,丁玲自1979年开始的全面复出自然也包括其在国际上的复出:1981年,丁玲受到聂华苓夫妇的邀请赴美。1985年,丁玲亲自参与选编的短篇小说集《莎菲女士的日记》由外文局翻译成了法语和英语。丁玲的国际复出正值中美关系趋于正常化但美苏冷战并未在全球范围内结束之时,因而冷战范式在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仍未完全结束,方兴未艾的全球化的浪潮也将进入中国。此时,丁玲在不同场合重述自己“日益接近人民”的立场。这一表述也和她同一时期的另一个重要概念“人情”结合在了一起,表达她既具包容性又具政治性的立场,以及她对于国内外文学史叙述中重大问题的回应。

关 键 词:丁玲晚年 文化冷战 《访美散记》 爱荷华 熊猫丛书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