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冷战研究的四种视角及其“范式转换”  

Four Perspectives on Cultural Cold War Studies and Their“Paradigm Shift”

作  者:翟韬[1] Zhai Tao

机构地区:[1]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文化冷战视域下的美国国际展览会与国家形象塑造研究(1947—1977)”(21BSS00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美国文化冷战研究的视角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进。文化冷战与美国外宣最初在心理战视角下被定义为一种冷战斗争的工具,进而在总体战视角下被逐渐认识到是冷战的同义词和核心的国家安全政策,后来在公共外交视角下被界定为是一种管理殖民地的帝国战略,最后文化冷战在文化视角观照下则被认为是美国国家身份的对外表达。文化冷战研究的兴起和演变,除了源于学术潮流自身的“进化”之外,也受到了政治和社会思潮的外部影响:心理战视角和总体战视角的兴起就是因为要回应冷战终结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公共外交-帝国战略视角则是受到了“9·11事件”和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的刺激才发展出来的观察角度,最后由于美国国家身份的撕裂,才促使史家关注文化冷战中的国家身份问题,进而转向文化视角。四种视角有各自的解释范围,彼此并不相互排斥。文化冷战的研究一直在更新,但却没有“换代”。

关 键 词:文化冷战 宣传 总体冷战 公共外交 文化转向 

分 类 号:D871.2[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