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古康
机构地区:[1]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出 处:《美术文献》2024年第6期20-22,共3页Fine Arts Literature
摘 要:艺术批评家能否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或者说是否需要重构艺术家的意图,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争议点在于作品含义的归属是谁。传统观点认为归属权非创作者莫属,接受主义者则认为这取决于观赏者的眼光。巴克桑德尔的推论性批评恰好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答案,即研究者所做的阐释只能是一种推论性批评,它不可能做到绝对客观,也不是随意解释,而是基于作品在场的一种客观猜测—“图画本身”与“观画者的思维”之间的区别必须得到正视。毫无疑问,巴克桑德尔的推论性批评中折射出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的影子,中介者便是他的老师贡布里希对他的学术影响。因此,文章通过贡布里希这个学术桥梁,分析巴克桑德尔与波普尔学术之间的理论联系,厘清推论性批评方法的渊源与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