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卫生院
出 处:《中国保健食品》2024年第6期46-48,共3页China Health Food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血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以及凝血检测与血栓标志物水平在该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老年急性血栓性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分析老年急性血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并详细阐述传统凝血检测指标与新型血栓标志物的检测意义及其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结果:老年急性血栓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其发病机制涉及血管内皮损伤、血流异常、凝血与抗凝系统失衡等多个环节.凝血功能检测是基础环节,其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能够反映凝血功能状态.特异性血栓标志物如D-二聚体、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复合物(PIC)等在疾病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新型血栓标志物在预后评估中展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更精确地捕捉到病理生理过程的变化.结论:凝血检测及血栓标志物水平在老年急性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