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石旸旸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 处:《人文论丛》2024年第1期211-218,共8页
摘 要:“小康”一词,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性符号,在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明显转换。18世纪初被日本儒学古学派代表伊藤仁斋使用,初义为“经历战乱后,国家政权相对稳定,社会局势相对安定之状态”,为日本吸收唐代“小康”狭义而来。中国古典语境“小康”释义经历了从“施政者关爱百姓,使其休养生息”到“遵循礼仪,天下安定”,再到唐代的“国家政权的安定状态”的演变过程。日本虽继承唐代“小康”释义,却因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背景而窄化“小康”释义,增加“战乱”“相对稳定”等要素。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加速现代化进程,受西方个人主义文化影响,“小康”释义扩展至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日常领域,衍生出“病情好转”“灾情暂稳”“股市平稳”等本土化释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