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劳动理论视阈下新就业形态中休息权的实现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艾琳[1,2] 于轩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2]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出  处:《江汉论坛》2024年第11期126-131,共6页

基  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平台从业者权益保障机制研究”(2022B92);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异化劳动理论下劳动者休息权的司法适用和请求权规范”(2024CX020);2023年度吉林大学劳动关系专项课题“以‘三种精神’为核心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摘  要:休息权内涵的新阐释应以休息的内涵和休息行为的正当性为切入点。休息权基础要素研究分为“休息”要素和“权利”要素。对休息要素的研究应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指导,从“劳动者是否加班”和“劳动者是否自愿”两方面阐释“休息”要素,并探究新就业形态下劳动的异化本质。对权利要素的研究应关注休息首先成为一项道德权利、进而成为一项法定权利的过程。新就业形态下休息权实现的救济途径应从休息权的基本权利性质出发,对《宪法》第43条中的“劳动者”进行扩大解释。然后以休息权的请求权权能为基础论证休息权实现的公力救济途径。最后借助民事自助行为概念的引入进行休息权实现中私力救济范围的界定。

关 键 词:新就业形态 休息权 异化劳动理论 权利实现 

分 类 号:D922.5[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