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敬东[1] Guo Jingdong
出 处:《社会科学动态》2024年第11期17-22,共6页
基 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明清徽州民间法的社会治理路径及其当代价值研究”(AHSKQ2021D199)。
摘 要:针对周文疲敝问题,战国时期的法家秉承权力政治观,提出了任法、尚术、重势、正名等主张,形成了明法重势、以法治国的治道观。将尸子放在法家的学术谱系中可以发现,他的思想代表了法家名治派的理论观点:一是主张以正名核实的方式来推行法治,消解政治系统运行中的内在张力,构建制度化的政治治理体系,为为政以法的治理模式的运行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强调通过循名责实的途径来厘清君臣各自的职份,认为君应在无私的基础上以名分来规制、矫正臣的行为,臣则应在奉公的基础上按照名分来从事具体的治理行为。在尸子的观念中,循名而治是实现君明臣贤,落实任法而治的必由路径,也是化解因君臣权力博弈而导致的社会政治秩序紊乱的重要方法。以尸子为代表的法家名治派的名法理论为战国后期法家阐发形名参同主张提供了思想资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