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百色市妇幼保健院眼耳鼻喉科,广西百色533000
出 处:《大医生》2024年第24期130-132,共3页Doctor
基 金: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编号:百科20221434)。
摘 要:目的探讨视感知觉训练联合传统矫正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百色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和训练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屈光不正矫正配镜,传统组患儿首次配镜后采用患眼遮盖及弱视治疗仪治疗;训练组患儿首次配镜后采用视感知觉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矫正视力与屈光度、视觉诱发电位指标、立体视锐度。结果训练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矫正视力、屈光度均降低,且训练组均低于传统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P100潜伏期均缩短,且训练组短于传统组;两组患儿P100波幅均增加,且训练组高于传统组(均P<0.05)。两组患儿立体视锐度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F_(时间)=3291.970,P时间<0.001;F组间=2843.114,P_(组间)<0.001;F交互=2337.558,P交互<0.001)。两组患儿干预3、6个月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立体视锐度呈降低趋势,且训练组干预3、6个月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立体视锐度均低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治疗中辅助应用视感知觉训练效果较好,可提高视力水平,改善屈光度,改善双眼视觉功能,促进视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16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