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军[1] Yang Jun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出 处:《哲学研究》2024年第11期31-39,共9页Philosophical Research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轻罪治理的刑罚替代措施研究”(编号24YJC82005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马克思在转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对黑格尔的“不法”命题进行了扬弃。然而,这一事实却长期被学界忽视。作为黑格尔法哲学的“必然过渡环节”,黑格尔的“不法”命题为面对物质利益难题的马克思提供了启示,但其唯心主义特征也给马克思带来了苦恼。为了解释现实法律现象中的不法问题,也为了完成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不法”命题进行了全面的扬弃。马克思提出,不法并非黑格尔所谓“对意志的否定”,而是“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作为不法后果的刑罚也不是黑格尔意义上“犯罪人给自己立的法”,而是“社会对付违犯其生存条件的行为的自卫手段”。这一扬弃使马克思的不法命题具备了区别于黑格尔理性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特征,构成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0.1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