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无情”论的伦理图景及其根源  

The Ethical Landscape of Zhuangzi’s“Emotionless”Theory and Its Origin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慧姝[1] Liu Huishu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伦理学研究》2024年第6期48-55,共8页Studies in Ethics

摘  要:庄子以“无情”来应对世间的人伦关系。庄子的“无情”源于大道,它既是不滞于世间俗情的恒物大情,也是大情运用于特定环境中的选择与态度。庄子兼顾超世与世情的“两行”,源于人不得已的生存境况,揭示了养神、全生、守性之道,对不同位分的生存者而言,庄子死生一体、万化无极的世界观都贯彻其中,引导人们涵养真性、返归道初。庄子主张以“无情”应世,运用超脱世俗的精神对待世间伦常,以忘我来破除世间人伦的局限与偏情,推崇无偏私的真性大情,诉求超世的心灵自由与逍遥自在。庄子“无情”论展现了出于形上本源又回归本源的道德实践进路,不废人伦而逍遥于天地,其伦理思想对于安顿现代人浮躁漂泊的情感、净化私欲功利的心灵、培育内在的德性、诉求超越的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 键 词:“无情” 形上的道德论 伦理应对 超世 入世 

分 类 号:B82-0[哲学宗教—伦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