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浩[1,2] Zhao Hao
机构地区:[1]东南大学道德发展研究院 [2]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出 处:《道德与文明》2024年第6期166-176,共11页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基 金: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和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乡风文明专题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伦理共同体调查与建设研究”。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个体化进程的本土化演进,个体的道德自主性进一步彰显,对社会伦理问题的关注度逐步提升,社会的伦理道德发展状况既是大众的共同关切又能以此窥测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魅力程度。社会的伦理凝聚力测评可以分为三个维度:社会风尚或社会的伦理感;社会公德或个体在社会中的道德感知、评价与公共行动;善恶因果律或对社会的伦理认同信念,由此构成“社会伦理-社会公德-社会伦理道德信念”的三维测评体系。具体呈现为:社会风尚整体向好,社会伦理浓度有待提升,同时大众的伦理敏感度增强;社会公德向善,又表现为抽象肯定与俱分并进,尤其是对新兴的社会公德问题普遍关切;伦理信念强,伦理共识高,社会伦理同一性信念的具体实践路径有待统一。以“伦理”看待社会,着力于应对新兴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有助于提升中国社会的伦理凝聚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