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类”到“这一个”——从创作者角度谈评弹“典型化题材”的当代抒写  

Contemporary Expression of the“Typicalization”of Pingtan Textbooks fromthe Perspectiveof Creator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杜竹敏 

机构地区:[1]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戏剧工作室

出  处:《曲艺》2024年第12期44-48,共5页

摘  要:“典型”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也是我国近现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作为现实主义的一部分,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典型”一词的最早出现庶几可上溯到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理想国》。此后,亚里士多德肯定了戏剧、绘画、史诗的描写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马克思的典型理论主要汲取了德国古典美学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美学思想中的有益成分,提出艺术典型是高度概括性、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时代性的有机结合体。

关 键 词:近现代文学 艺术典型 描写对象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典型理论 德国古典美学 高度概括性 古希腊时代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