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曹峰[1] Cao Feng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出 处:《人文杂志》2024年第11期29-41,共13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清华简天道类文献综合研究”(22GZGX12)。
摘 要:通过《洪范》与《五纪》的文本比较,可以证明两者在语言、概念、文体、结构等文本特征上存在紧密关系,《五纪》可以定性为《洪范》类文献,从而填补了战国时期《洪范》之学发展的空白。从天道到人道是《五纪》的基本思维结构,“礼、义、爱、信、中”等人间伦理规范就是天道的一部分,神祇在天人关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天人之间的对应类似董仲舒的“人副天数”,但只是“副数”,尚未到“副类”的程度。《五纪》认为人类一切问题产生以及一切制度重建的合法性原理都可以从一治一乱的历史观中找到解答,由此知识、思想、宗教、权力可以得到名正言顺的重新配置。“中”与“德”是《五纪》中两个最为核心的概念,“中”既是“五德”中最高者,也是中心、统摄、公正、圆融、准则的象征,“德”作为民德是外在伦理规范,作为君德则是体现为作用与功能的政治艺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