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350
出 处:《江西社会科学》2024年第10期48-56,共9页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四七之辩’与儒家情感哲学的演进”(19FZXB06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从宋明儒家乡治实践看国家与社会的互动”(23AZZ012)。
摘 要:延续了科学主义与唯意志论之争,牟宗三将“格物致知”理解为“向外求理”的认知模型。牟宗三认为,道德实践不需要以理论的澄清为前提,而是基于一种内在超越的道德直觉。但这一主张却难以兼容传统儒学对日常性哲学的关注。朱子本人恰恰完成了为孔孟的日常性哲学予以形上学奠基的工作,他特别强调对道德规范的清晰认识,认为这是实现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因此,朱子并不否认道德直觉,只是他认为儒学作为教化的学说必须处理常人意识,有限的“旁观者”视角对于实现“理”的本真追求是必不可少的。重新考察朱子的“格物致知”论,可以为牟氏思想提供一种可能的补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