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克里斯托弗·凯利 曾誉铭(译) Christopher Kelly
机构地区:[1]波士顿学院政治学系 [2]上海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
出 处:《政治思想史》2024年第4期71-86,共16页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摘 要:对《社会契约论》的任何读者来说,它最令人吃惊的特点之一是,卢梭坚持要一位立法者——直白地说——为建立一个合法政府而欺骗人民。随着卢梭从政治正当性原则的解释转向其实际运用,立法者这章似乎直接跟在该书最理论性的内容后面。在社会契约论理论家中,他坚持要一位立法者的做法是不同寻常的。看来,除了生活在无政府的自然状态下彼此一致的许多自由而平等的个体外,建立政治社会和政府的契约不需要别的东西。的确,这是我们在卢梭的前辈如霍布斯和洛克提供的社会契约解释中看到的内容。无疑,霍布斯和洛克需要使其读者相信,人类事实上天生就自由而平等,而不是生活于对任何上级(superior)——无论是人还是神——的义务下,而且他们需要向这些读者表明契约的恰当条款(the proper terms)是什么。然而,情况仍然是,他们介绍的契约本身描绘了一种状况,在其中人类彼此作为平等者相遇并要求平等的权利,原则上并不需要外在于这种契约的立法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9.2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