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钟晨宁 Zhong Chenning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40
出 处:《江汉论坛》2024年第12期63-70,共8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起源的解释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1CKS012)。
摘 要: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内部对马克思完善论的阐释方向产生了巨大分歧。吉尔伯特、格罗夫等人推动“以亚释马”的解释路径,而莫格奇、宽特等人致力于将马克思整合入“后康德完善论”的现代思潮。与此同时,阿内森、金里卡等学者质疑马克思式完善论的立场的合理性,并企图用罗尔斯式的自由平等主义立场予以矫正。然而,马克思基于感性实践、生产的主体对称性关系以及内生性的历史辩证法的立场,不仅能有力将自身从“亚里士多德—康德”的范畴纷争中跳脱出来,而且为达成更完善的社会共识提供了动力视域。马克思主义不只是传统完善论资源中的一支,更为伦理学的完善论思潮提供了独树一帜的解释资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9.25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