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副刊》与新诗传播  

Beijing Daily News and new poetry dissemination

作  者:王泽龙[1] 杨舒涵 WANG Ze-long;YANG Shu-han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出  处:《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6-18,共13页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240)。

摘  要:1920年代中期的历史语境催生了《京报副刊》,尽管置身于新诗建设较为薄弱的阶段,《京报副刊》仍秉持“五四”传统,在新诗的建设、传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承“五四”,新诗在语体上不断丰富,读者的阅读介入为新诗的合法性建设提供参照;新诗自身的变革要求不断推进副刊上新诗的形质探索,现实环境的剧烈变动带来创作主题的凸显、分化;新诗问题论辩则致力于纠正“五四”以来的创作、翻译、批评乱象,展现时人在重建新诗风气,重塑新诗秩序上的努力,充分显示了《京报副刊》所处时间点的过渡性以及作为一时期新诗公共言论空间的重要性。

关 键 词:《京报副刊》 新诗传播 新诗创作 新诗论辩 

分 类 号:I207.25[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