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嘉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4年第6期186-192,共7页Marxism & Reality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研究”[项目编号:GD24WH0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物化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课题。卢卡奇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物化现象,按照黑格尔观念论的思路,提出以主体征服客体并最终达到主客体相统一的方式来克服物化。海德格尔则从现象学角度指出,要克服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中出现的物化状况,需要直接超越主客体的二元对立,回到存在本身。这两种思路不仅无法克服物化,反而会强化物化。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我们作为活生生的人,是精神与肉体相互冲突而又相互和解的主体。从文明史来说,物化是人为了自我持存而引发的肉体与精神、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对立的结果。要克服物化,既需要承认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合理性,又要超越主客体的二元对立。这就需要借助主体自身的力量,承认客体的东西,更多地强调肉体与精神的和解。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