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国民性”话语的跨文化建构——以李冬木近著《国民性》为中心  

The Trans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Lu Xun's Discourse on"Nationality"—Centering on Li Dongmu's Recent Book Nationalit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春雨[1] 许成业 Li Chunyu;Xu Chengye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100875

出  处:《鲁迅研究月刊》2024年第11期61-67,97,共8页Luxun Research Monthly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摘  要:鲁迅的“国民性”话语体系不是封闭孤立的,而是开放的、穿越时空的、跨文化的。追溯“国民性”的词源演变,勾勒其从音译向意译过渡的轨迹,有助于从概念史层面揭示“国民性”在跨文化语境中的流动性;国民性的“存在”与“非存在”讨论,反映出语言实践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深层互动,凸显了鲁迅作为国民性话语传播中介角色的不可替代性;《斯巴达之魂》完成了“斯巴达”从抽象“心像”到具体“形象”的转变,蕴含着鲁迅早期创作中的国民性思想萌芽,是鲁迅自觉将世界性因素融入文学创作的先声。李冬木对鲁迅国民性话语跨文化建构的解读,为鲁迅研究贡献了新的域外视角,亦丰富了“世界鲁迅”的文化形象与学术内涵。

关 键 词:鲁迅 “国民性” 李冬木 跨文化建构 

分 类 号:I21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