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春雨[1] 许成业 Li Chunyu;Xu Chengye
出 处:《鲁迅研究月刊》2024年第11期61-67,97,共8页Luxun Research Monthly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摘 要:鲁迅的“国民性”话语体系不是封闭孤立的,而是开放的、穿越时空的、跨文化的。追溯“国民性”的词源演变,勾勒其从音译向意译过渡的轨迹,有助于从概念史层面揭示“国民性”在跨文化语境中的流动性;国民性的“存在”与“非存在”讨论,反映出语言实践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深层互动,凸显了鲁迅作为国民性话语传播中介角色的不可替代性;《斯巴达之魂》完成了“斯巴达”从抽象“心像”到具体“形象”的转变,蕴含着鲁迅早期创作中的国民性思想萌芽,是鲁迅自觉将世界性因素融入文学创作的先声。李冬木对鲁迅国民性话语跨文化建构的解读,为鲁迅研究贡献了新的域外视角,亦丰富了“世界鲁迅”的文化形象与学术内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