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代“琴禁”思想的审美意义  

On th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the"Ban on Qin"in the Han Dynast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可敏 Liu Kemin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2488

出  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4年第6期71-75,共5页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Music & Performance

摘  要:春秋时期,琴在诸子文论中出现的次数增多,其原因或许并非琴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艺术性的审美观照。在礼崩乐坏的社会背景下,琴所具备的礼制特性被强调,弹琴的目的是通过这一形式显示人是否遵礼,而听琴音则成为辨识人之品性的方式。“情感是音乐的内容”这一观念在汉代得到发展,成为汉代大多数知识分子识琴的方式。琴乐的风格被控制在“正声”范围内,“琴禁”是这一观念的集中体现。《新论》中的“琴禁”却稍有不同,桓谭通过与琴在交往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以及对音律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认为万事的发生发展皆有自身所需要遵循的“数”,这是“禁”的标准所在。至此,音乐的内容是情感这一观念开始变化,琴乐获得了艺术性审美的必然条件。

关 键 词: 琴禁 情感 

分 类 号:J609.2[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