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烨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24年第12期150-158,共9页Study & Explor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28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9YJC752027)。
摘 要:学界过去普遍认为,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研究转向是特殊文学政策下“机会主义”的做法。20世纪20年代中期“奥波雅兹”的“文学日常”研究,对于准确认识形式论学派在这一时期的理论探索和文化立场具有关键性意义。探究“文学日常”的形成背景与概念内涵,一是能够彻底揭示形式论学派研究偏转的内在规律,二是可以鲜明呈现蒂尼亚诺夫与艾亨鲍姆的学术旨趣与研究姿态,三是便于阐明上述二人何以在20年代末选择了不同的文学史书写模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8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