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莉娟 彭春艳[2] 张晓琦[2] ZHANG Lijuan;PENG Chunyan;ZHANG Xiaoqi
机构地区:[1]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14062 [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科,210008
出 处:《国际消化病杂志》2024年第6期410-414,共5页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基 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BK20221178)。
摘 要: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疾病转归。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 612例I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4例IBD患者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收集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和疾病转归。结果 1 612例IBD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328例,克罗恩病(CD)患者1 284例。24例(1.5%)IBD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UC患者9例,CD患者15例,其中2例CD患者以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有9例IBD患者明确了出血部位,其中UC患者4例(44.4%),CD患者5例(33.3%)。24例IBD患者发生出血后,接受内科保守治疗14例(UC患者5例,CD患者9例),手术治疗10例(UC患者4例,CD患者6例)。UC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88.9%)、腹泻(88.9%)、发热(66.7%)和关节痛(22.2%),血红蛋白最低值为45~76 g/L,白蛋白为18~38.3 g/L,C反应蛋白(CRP)为13.2~175.5 mg/L。CD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86.7%)、腹泻(26.7%)、发热(13.3%)和口腔溃疡(6.7%),血红蛋白最低值为24~100 g/L,白蛋白为23.5~39.0 g/L,CRP为2.2~131.5 mg/L。UC患者的出血部位分别为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各1例,CD患者的出血部位分别为小肠2例,结肠2例,回结肠吻合口1例。UC患者在出血前大多接受过糖皮质激素(77.8%)和生物制剂治疗(11.1%),而CD患者在出血前大多接受过糖皮质激素(40.0%)、免疫抑制剂(13.3%)和生物制剂治疗(13.3%)。UC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内科治疗和全结肠切除术+回肠造口术,CD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内科治疗和不同类型的肠切除术。本研究无死亡病例。结论 IBD患者可能会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其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难度,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