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性艺术的社会维度:流动社区与公共空间的再构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强[1] 

机构地区:[1]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  处:《世界美术》2024年第4期84-88,共5页World Art

基  金:哈尔滨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青年)研究项目“地域文化传播与艺术类应用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GY202429)。

摘  要:“介入性艺术”通常被视为非传统公共艺术,旨在通过打破公共空间中的日常体验模式,借助参与者在艺术事件中的交流与行为,逐步形成其目的与形式。这类作品通过社会协作、流动社区的构建及对惯性体验的突破,展现出独特的社会空间。本文以自在即兴艺术小组(IE)和孤鸾艺术小组(Lone Twin)的作品为案例,探讨介入性艺术的特质与功能,评估其社会参与与意义建构的潜力,并分析其作为替代性教育的可能性。

关 键 词:介入性艺术 流动社区 公共协作 替代性教育 

分 类 号:J0-05[艺术—艺术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