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利平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出 处:《教育家》2024年第51期13-15,共3页Educator
摘 要:孤独、苦闷、与世界的格格不入,是所有“成长小说”的起点。读过《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人,往往会为维特内心火山熔岩般的热情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出口而产生共鸣。尽管维特的偏执令他对现实的观感是有偏差的,但正是在青少年纯真的理想中折射出现实的缺陷,令无数读者一掬同情之泪时,唤起了对美好的向往。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同样表达了这种孤独的情感——孤独是一个家庭在时代的颠簸中,落在孩子身上的对不如意的现实世界喷薄而出的愤懑。青少年的孤独在“五四”一代的文学诗歌中也频频出现,孤独往往与有志于过与父辈不一样的人生,因热情而失落、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庸碌无为人生的恐惧联系在一起。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