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飘浮的“孤独感”,发现充满个性的自我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利平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出  处:《教育家》2024年第51期13-15,共3页Educator

摘  要:孤独、苦闷、与世界的格格不入,是所有“成长小说”的起点。读过《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人,往往会为维特内心火山熔岩般的热情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出口而产生共鸣。尽管维特的偏执令他对现实的观感是有偏差的,但正是在青少年纯真的理想中折射出现实的缺陷,令无数读者一掬同情之泪时,唤起了对美好的向往。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同样表达了这种孤独的情感——孤独是一个家庭在时代的颠簸中,落在孩子身上的对不如意的现实世界喷薄而出的愤懑。青少年的孤独在“五四”一代的文学诗歌中也频频出现,孤独往往与有志于过与父辈不一样的人生,因热情而失落、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庸碌无为人生的恐惧联系在一起。

关 键 词:喷薄而出 火山熔岩 维特 不如意 成长小说 孤独感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