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河北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17
出 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年第22期3124-3128,共5页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基 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20191067);河北医科大学2022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USIP2022106)。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腭侧入路法修复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的植骨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60例。依据手术年龄分为小年龄组(年龄≤11岁)35例和大年龄组(年龄>11岁)25例,每组再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唇侧入路+自体髂松质骨植入,实验组采用腭侧入路+自体髂松质骨植入。分别于术前、术后3 d内、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以上对患者行锥形束CT检查,结合Mimics21.0软件进行裂隙缺损区骨充填率测量。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裂开、松质骨排出等。无论小年龄组还是大年龄组,实验组术后3 d内、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以上骨充填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术后3 d内骨充填率,小年龄组和大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年龄组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以上的骨充填率均明显高于大年龄组(P均<0.05)。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以上骨充填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腭侧入路修复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骨充填率高于传统唇侧入路,且两种方法的骨充填率均在术后半年趋于稳定,但最终小年龄组骨充填率优于大年龄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0.2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