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NTREPID再谈重症脑血管疾病的目标体温管理:问题与挑战依旧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任礽 蔡菁[1]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重症医学科,杭州310009

出  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4年第12期1655-1658,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摘  要:发热(fever)是重症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常见的临床表现,约90%的患者在病程前7 d出现发热^([1]),且与继发性脑损伤及不良预后相关^([2])。体温每升高1℃,不良预后的风险增加2.2倍^([3])。缺血性卒中患者起病24 h内发热,短期病死率增加2倍^([4]),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脑出血(ICH)患者起病72 h内出现发热,则被认为与血肿扩大及神经功能预后不佳相关^([5])。发热导致神经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多巴胺等)水平上升、氧自由基释放增加、加重皮层播散去极化、破坏血脑屏障及细胞骨架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加脑水肿、加剧脑组织氧代谢需求、氧债增加导致脑组织缺氧^([6])。

关 键 词:脑组织缺氧 继发性脑损伤 缺血性卒中 血肿扩大 氧债 兴奋性氨基酸 血脑屏障 去极化 

分 类 号:R74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