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思远 Li SiYuan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法学院,200444
出 处:《上海教育科研》2024年第12期9-15,共7页Journal of Shanghai Educational Research
基 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校园欺凌综合治理支持体系研究”(编号:C20223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与校园欺凌长期而隐秘地存在相比,我国缺乏健全有效的欺凌发现机制,成为制约校园欺凌有效治理的一大瓶颈。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立法设立了校园欺凌强制报告制度,力图破解校园欺凌的“发现难”和“监管难”。但这一制度实施以来却屡屡“失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强制报告主体存在矛盾与争议,“严重欺凌行为”界定模糊且缺乏可操作性,相关主体的瞒报责任不够清晰等。应在推进立法强制模式的同时,辅以立法鼓励模式,适当扩大校园欺凌强制报告的主体范围,确立教师越级上报和误报豁免制度,同时还应明确界定何为“严重欺凌行为”,以及厘清失职主体应承担的二重责任等。
关 键 词:校园欺凌 强制报告 未成年人保护法 严重欺凌行为
分 类 号:G639.2[文化科学—教育学] D922.1[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