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脏藏神”理论的内涵及其临床应用  

Connot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Five Viscera Housing the Spirit"Theory in Huangdi Neijing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巧芳 YANG Qiaofang

机构地区:[1]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呼和浩特010110

出  处:《中医文献杂志》2024年第4期53-55,共3页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

基  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NGJGH2018271)。

摘  要:“五脏藏神”的本义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脏藏神以藏精为基础,情志是五脏神的外在表达,五脏当指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象系统,故神伤病变常累及到躯体,现代研究“脑肠轴”的提出也为其提供了实验依据。神生于五脏,藏于五脏,主导于心,心神涵盖了现在所指的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内涵,脑神是后世在心神基础上分化而来的。心神偏于感性,若《黄帝内经》所指灵感等;脑神偏于理性,若《黄帝内经》所述认知思维等。本文还结合《名医类案》《临证指南医案》等书中记载的医案,分别举例说明了“五脏藏神”理论对临床诊疗神志疾病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五脏藏神 内涵 临床应用 医案 

分 类 号:R221.09[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