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点景”元素的图像演变与符号意指  

Image Evolution and Symbolic Meaning of the“Point Scene”in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天乐 苏烁枫 Wang Tianle;Su Shuofeng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四川戏剧》2024年第11期138-142,共5页Sichuan Drama

基  金: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山水画隐逸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4YJC7601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点景”元素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根据“点景”元素的图像指示功能,可将其分为三大类型:“车马”与“舟船”属于交通出行的工具,在画面中代表了有路的可行性;“屋亭”与“桥梁”暗示了人居的景象,具有空间方位上的可居性指示;“人物”则代表了画家的身份出场,是一种“可游性”的高级暗示,直接关乎画面主题叙事的走向。从隋唐至宋元,“点景”元素的自身形象开始由“宫观”“车马”“石桥”转为了“虚亭”“孤舟”“野桥”的简洁朴素形象,“人物”也由多人行旅转为了单人的闲望姿态。其图像演变的背后,实际代表了画家的一套符号意指,暗含了士人对隐逸观念的文化继承与审美追求,是庄子“游”的哲学思想在山水画中的图像实践。

关 键 词:传统山水画 “点景” 图像 符号 隐逸 

分 类 号:J212[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