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岳阳花鼓戏的润腔特征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严珊 

机构地区:[1]湖南理工学院

出  处:《剧影月报》2024年第6期34-35,共2页Drama and Film Journal

基  金: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湘北巴陵戏与花鼓戏唱腔比较研究》研究成果,项目批号:21C0494。

摘  要:岳阳花鼓戏是湘北地区代表性的小戏剧种,俗称花鼓子、嗡琴戏,是在新墙河流域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锣腔(打锣腔)和琴腔(川调)两种声腔,以今岳阳、临湘一带地方语言为舞台语言,受到岳阳、临湘及湘鄂、湘赣毗邻地区人民群众的欢迎。[1]“润腔”一词是现代学者于会泳对传统音乐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的[2],直到当下仍然受到学界普遍认同,并在学术研究中频繁运用的一种理论概括。润腔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不仅在音响层面给予传统乐调润色生味,还对区域音乐风格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润腔视角观照区域性音乐不仅具有理论研究的意义,同时也是艺术实践的重要体现。

关 键 词:舞台语言 润腔 中国传统音乐 区域音乐 民间歌舞 琴腔 花鼓子 新墙河 

分 类 号:J82[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