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体制与数字时代知识转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静[1] 

机构地区:[1]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

出  处:《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2期57-59,共3页Social Sciences Digest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文学的“学院批评”迅速发展,至今仍是批评实践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文学批评在内的各类文学知识生产,无不将学院作为“首要制度场所”,也无不以学科教育与科研体系作为制度基础。而“批评”无疑是学院生产体制中非常特殊的一种,其对当下的介入性(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近距离)、超越专业研究的公共性(批评家的知识分子属性)、基于主观审美体验(与知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相背离)等特征都使得“批评”在进入学院体制时并不那么一帆风顺。

关 键 词:中国当代文学 批评实践 知识转型 文学知识 文学批评 主要构成部分 介入性 数字时代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