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现代化与教法本土化:中国戏曲教育近代化的“变”与“常”  

Curriculum Modernization and Pedagogy Localization:The“Changes”and“Constants”of Modernizing Chinese Opera Educa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强 Guo Qiang

机构地区:[1]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2]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出  处:《南大戏剧论丛》2024年第2期76-85,共10页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近代中国大学评议会制度的历史演进与当代镜鉴研究”(22YJC880019);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近代中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历史演进与当代观照研究”(22JYB02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成立拉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帷幕,也开启了戏曲教育从古代到现代的更迭。作为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戏曲教育近代化以现代化与本土化为二元构成,既表现出显性的西方现代化色彩,也呈现出独特的中国本土化传统。教育组织形式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课程与教学是现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随着教育组织形式从传统个别教学法到现代班级授课制的转向,戏曲教育在中西教育的移植与反思、超越与坚守中,以课程体系现代化与教学方法本土化为实践进路与核心表征,构建了戏曲教育近代化的“变”与“常”:通过“学”、“术”并蓄的系统课程转型,实现了课程体系现代化之“变”;通过口传心授的民族文化传承,坚守着教学方法本土化之“常”。

关 键 词:近代戏曲教育 现代化 本土化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